把握产业全面重构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汽车强国步伐 ——2017中国汽车CTO闭门峰会技术宣言
10月25日,国内主要整车、零部件以及跨领域的科技企业的CTO、行业组织领袖共计25人参加2017中国汽车CTO闭门峰会,并共同形成技术宣言。
赵福全教授在第19届亚太汽车工程年会&2017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APAC19&2017SAECCE)闭幕式上发布宣言
当前,新能源与智能网联革命驱动汽车产业全面重构不断深入,整个产业生态面临深刻变革:传统与新进整车及供应链企业、信息及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新商业模式公司、基础设施公司及相关运营公司等,纷至沓来,跨界交融,共同汇聚成一场前所未有的炽热盛宴。可以说,汽车产业从未像今天这样生机勃勃而又加倍复杂,诸多能力都成为未来出行服务生态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没有任何企业能够拥有全部能力,产业渐趋无边界与企业经营必须有边界正成为汽车产业的主要矛盾。这就越发需要相关各方,理清趋势、明确战略、清晰分工、有效协作。
面向未来的产业融合与转型升级,汽车技术向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朗,并且将呈现技术创新与产品形态、商业模式、应用场景以及用户体验创新同步并行、相互交融的特点。
随着油耗与排放标准的不断升级,单独以发动机为动力源满足法规将越来越难,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发动机将很快退出历史舞台,而是表明汽车动力系统电气化的步伐将不断加快。未来发动机将与电池、电机有效耦合,集合两方优势,为车辆以适宜成本及性能满足严苛法规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也为新能源汽车走向成熟赢得时间。传统发动机技术必须进行变革性的重大创新与发展,以适应油电耦合下的效率提升以及替代燃料的灵活使用。
CAFC与NEV双积分管理办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严控能耗与推进新能源双轨并行的政策组合体系正式成形,为保障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初步建立起市场化运作机制。由此,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必然义务,预期纯电动及插电混动产品将得到快速发展,进而影响全球汽车市场格局。充电技术的进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将对电动汽车的普及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同时动力电池的回收与梯次利用也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
燃料电池代表着汽车动力源发展可能的终极方向之一,正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的严峻挑战和履行控制碳排放的国际承诺,氢能在汽车这样庞大产业中的应用不容忽视。中国必须奉行能源多元化战略,以应对任何潜在的变局。因此,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同时,要对燃料电池汽车进行战略储备和前瞻布局。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被公认为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智能网联汽车带来产业生态重构,垂直线性的产业链向交叉网状的生态圈演进,使汽车产业价值总量提升、内涵扩展。中国优势的信息产业力量正加入其中,从而为汽车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强劲动力。未来交通必然是多元化、集成化、一体化的全新格局,多种交通方式充分体现自身优势,并通过无缝联接、有效组合,实现高效、节能、环保和便捷的移动出行。智能化网联化的各种类型汽车产品,将各展所长,成为智能交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相互融合,将为解决能耗、污染、拥堵及行车安全问题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从而支撑中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向本轮产业重构的深刻变革,最终的赢家将是创新型、科技型、差异型、融合型和平台型企业。
展望未来,汽车产业将进入产业融合、知识融合、技术融合的全新时代,汽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将更趋综合性。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依然举足轻重,但与此同时,各种技术的整合集成能力变得更为重要。中国汽车产业应以积极开放包容的姿态,开展更加广阔的深度合作,以把握产业全面重构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汽车强国步伐。
- 大家都在看
-
1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长聘教授曲小波:《城市低空出行:载具、数据与孪生平台》
-
2
比亚迪集团首席科学家、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廉玉波:《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数据智能应用探索》
-
3
联盟成员单位赴日交流成果丰硕
-
4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
5
关于举办2025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专项赛车手培训(夏令营)的通知
-
6
关于启动汽车数字化与智能制造场景库建设项目的通知
-
7
关于开展低空经济领域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班的通知
-
8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大数据应用分会秘书长王震坡:《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25)》亮点前瞻
-
9
中汽学会召开全体党员大会 专题党课强党性 “开门教育”聚合力
-
10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交通能源融合下的大数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