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研究第一阶段汇报会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2015年12月28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研究第一阶段汇报会在京召开。工信部装备司汽车处处长佘伟珍,课题咨询组组长、中汽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咨询组副组长、中汽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咨询组副组长、一汽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李骏院士,中汽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欧阳明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新等课题咨询组专家、总体组专家、各专课题组长和副组长,以及来自行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的课题参与人员共计150余人参加了本次汇报会。来自丰田汽车、通用汽车、日产汽车、大陆汽车的代表列席会议。

会上,张进华秘书长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之后,各研究小组重点对第一阶段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经过充分而热烈的讨论提供了宝贵意见。首先,中汽学会侯福深副秘书长汇报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整体和总报告进展情况。随后,汽车轻量化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等四项专题路线图研究组分别汇报了课题的研究进展和阶段性成果。节能汽车、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汽车制造技术等三项专题路线图研究提供了书面汇报材料。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在听取上述汇报后,分别对总报告研究和四项专题研究进行了充分交流和讨论。

在认真听取各小组的汇报和讨论后,佘伟珍处长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研究工作发表讲话。她指出本项研究是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汽车行业第一次的产学研协同行动。她充分肯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研究课题自启动3个多月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接下来技术路线图的研究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引领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随后,付于武理事长代表课题组织单位讲话。他提出了“七个坚持、五个注意”。即要坚持“高起点、权威性、广泛性、引领性、国际性和跨产业”这六大特点;坚持开放、互动地讨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科学设定目标;坚持每个路线图都要有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坚持把标准法规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时间进度服从质量。他还强调,要注意考虑到商用车;注意跨界合作;注意技术、成本、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协调;注意打通总报告与专题、专题与专题之间的壁垒;注意技术路线图是多元化、动态和可选择的。他最后代表整个课题组表示,一定保质保量协同合作,把技术路线图做好,不辜负工信部及社会各界的期待。

最后,张进华秘书长对下一步研究工作提出六点建议。他指出,第一,进一步形成共识,项目的整体定位是中国制造2025的具体落实;第二,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中期战略,本项研究应将前两个5年尽可能准确、清晰,后5年方向性准确;第三,各专题研究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主要聚焦在国家、行业和企业联合要做的一些关键的、核心的、共性的技术;第四,增强专题和专题之间,专题和总报告之间的协调;第五,会议之后,请各专题组结合专家意见组织专题讨论;第六,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下一步研究工作既要重视质量,又要讲究进度,请专题组牵头单位把握好进度高质量完成本项课题。

课题背景介绍:

1.本项课题研究的宗旨和总体框架

受工信部装备司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行业力量持续深入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研究。本项研究是一项大型联合研究(即“1+7”),包括一项总体研究,以及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制造技术、动力电池技术、汽车轻量化技术等七项专题技术路线图研究。

本项研究旨在提出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的汽车强国目标的具体路径和措施;识别未来15年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关键技术及其优先程度;研究提出政府和产业界联合推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框架,促进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编制汽车行业细分领域的技术路线图,引导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相关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活动提供指引。

2.本项大型联合研究的主要特点

(1)高起点:本项研究是在《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基础上的持续深化研究;本项课题在工信部装备司的指导下组织开展。

(2)权威性:行业权威专家及主要汽车集团的CTO(集团总工/首席技术官/技术中心主任/研究院院长)组成咨询专家组;汽车产业技术领军人物组成总体专家组,牵头领衔细分领域的专题研究。

(3)广泛性: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等16家国内主要整车企业选派专家参与相关专题研究工作;主要的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的相关专家广泛参与其中,截至2015年12月底,参与本项大型联合研究的单位由9月份课题启动时的80家,增加到112家,专家人数从启动时的237人增加到361人。

(4)引领性:基于专家群体智慧,形成对未来的技术预判和前瞻布局方案;对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及具体研发活动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

(5)国际性:采取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技术路线图的研究范式,包括路线图的核心逻辑;依托中国汽车技术战略国际咨询委员会(iTAC),广泛听取国际专家的意见建议。

(6)跨产业:已吸纳到能源、材料、信息等相关产业的专家参与到相关专题研究中,如中石油、中石化、神华、中铝、宝钢、华为、中兴、大唐电信等;本项研究是开放的,欢迎更多的跨产业单位参与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研究和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