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EVC 2021 | 上海启源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融和电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须宝:绿电交通创新发展为碳中和目标助力
2021年9月15-17日,“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1)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共同主办。本次大会以“全面推进市场化、加速跨产业融合,携手实现碳中和”为主题,邀请全球各国政产学研各界代表展开研讨。
在9月17日下午举办的主题峰会“充换电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探索”上,上海启源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融和电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须宝发表精彩演讲。
刘须宝表示基于重卡续航和载重的悖论,重卡换电是一个刚需。同时,重卡的能耗比较高,PM2.5颗粒物的排放是乘用车的300倍以上,因此重卡是解决交通双碳目标的主要矛盾之一。重卡换电的可靠性和成功率是目前关注的重点,但是短期内进一步缩短重卡换电时间是一项较大的挑战。此外,他还指出不论是技术上的创新,还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应当形成一个相对竞争的环境,才能有利于新事物的进步和发展。最后,刘须宝希望在双碳生态中,能源企业和电池厂、主机厂、上下游的企业,共同合作开创一个共赢的局面。
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主题是《创新发展为碳中和目标助力》。
国家电投集团作为发电的电力企业,我们在看交通的新能源和低碳的时候,我们是从能源的视角去看,首先看一下能源结构的变化,这是2015-2019年的五年的时间里,整个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绿色的是一次性清洁能源的占比在逐步的上升,除了煤炭之外,传统的石油和天然气,还是有一个小幅的上升趋势。
我们来看几个逻辑,我们的整个能源结构是有一个特点的,目前两个比较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是70%和40%以上。中国是一个电力的大国,大家对中国的电力结构比较了解的话会知道我们的电力结构主要以来火力,我们煤炭的进口依存度是75%左右。中国的电网能力也是很强大的,中国特高压和高铁是非常值得我们骄傲的两个国家级的技术能力的体现。中国的能源结构是电力的大国,偏向电力发展的趋势。
将来我们如果做能源的转型,用电能替代的话,我们有这么几个路径,第一个是能源供应端,从火力发电向清洁能源去转型。目前的清洁能源的占比在逐步的提升,中国传统的电力企业新能源的占比是10%-20%之间。
从整个能源结构的变化来看,我们可以回答这么一个个问题,如果要实现双碳的目标,为什么要重点选择在交通领域?第二个我们如果选择交通领域,为什么是重卡?这也是我们在探索重卡的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也希望可以把这些问题逐一的理顺。
传统的能源体系的伙伴们应该知道,我们的传统能源要源、网、储、荷,这是一张微网系统的图,能源网、交通网和信息网是独立的网。随着交通的电动化,这三张网正在做整合。今天有很多主机厂的领导,我相信在看换电重卡的时候也有不一样的视角,去年我和一位领导交流的时候,他说现在我的经销商在整个业务结构中可能要转型,传统的重卡,我想买一台6×4的牵引车,我只要给客户打一个电话就可以买到,如果是我的客户想要买一台换电重卡,就不一定可以买到了,这个能源属性太强了。
重卡在实现电动化以后,其他的交通工具也算,实际上它和能源网、交通网都产生了强耦合,已经形成了一个三网的融合。这是一个全景图,绿色的都是我们的发电侧,有海上风电、地面式的光伏等等,这个很像是海口,海口也是一个海滨城市。我们的网侧是我们的供电网络,包括充换电的场站,我们的各种各样的码头等等,都会用到我们的网侧。蓝色是我们的储能侧,黄色的是我们的负荷侧,其中的部分电动重卡,包括电动乘用车,实际上是同时的具备储能和负荷侧的双重属性的,我们的充换电的场站具备了多种的属性,远处的港口有电动插车,电动装载机等等,这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场景。
我们在推动电动化的时候,有不同的推法。作为电池的供应商,更多的是从电池的能力去推,主机厂更多的是从车辆的销售、渠道的角度去推,国家电投集团更多的是从综合智慧能源的视角去推,所以这个也是把源、网、储、荷以综合的形式来体现。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换电重卡”在交通领域的规模化的应用。我从电力背景的视角说一下运用,为什么是交通的板块,为什么是重卡的板块?
大家都知道交通板块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了三亿台,为什么要选择重卡的业务去做呢?有几个核心的原因。2015-2016年的时候,我们最先尝试的是乘用车和轻型卡车,当时和东风合作是4.2米的。但是发现乘用车的换电当时还不是刚需,后来也探索了在出租车和网约车项目上的换电。我有一次在成都出差的时候,看到一个朋友开了一辆ES8在蔚来的换电站换电,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去充电,要换电呢?他说换电爽啊,乘用车的换电,普通的老百姓开的车更在乎的是体验。对于出租车和网约车,可能是刚需,因为这是人家的生产作业的工具,但是实际效果不理想。那对于换电谁是真正的刚需呢?我们经过思考,重卡是刚需,因为重卡的作业的时长比较长,比如港口和矿山的车辆是24小时作业,比较难停下来长时间的充电,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有企业说有没有一款电池可以跑一千公里。当然有了,只要我的电池足够多,足够大,就可以跑一千公里。现在6×4的牵引车搭载的是2.5吨的电池,为了续航千公里可以要放4-5块电池,差不多是10吨了,那还怎么拉货?重卡的里程和载重是一个悖论。因此作为高频作业的特点,基于续航和载重的悖论,重卡的换电是一个刚需。重卡的能耗是比较高的,PM2.5颗粒物的排放也是普通小轿车的300倍以上,虽然重卡的数量少,但是在能耗和排污的权重上是很大的,如果要解决交通电动化以后双碳目标的实现,要抓住交通的主要的矛盾,我们认为重卡是主要矛盾之一。
这是重卡的换电产品的介绍,这里不详细的说了。目前的换电重卡换电的时间3-5分钟。今天奥动的领导也介绍了,我们的乘用车已经达到了20秒,这个数字对重卡的挑战是非常大的。重卡换电的时间,应该说短时间内取得大幅度的提升不大现实,但是重卡换电的可靠性和成功率是比较关注的重点,现在重卡的换电的方向有很多,但是目前看来从客户的场景的特点来看,重卡换电的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重卡换电卡住,或者是换电的技术上有障碍的话,对于整个经济作业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是停下来半天,这个差别就大了。
另外就是重卡和车型的匹配,别以为是我们做了一个换电设备就可以换电了。实际上不然,今天有很多的厂家我们也在做换电设备,也在思考,包括一些主机厂也在做换电设备。现在的钢厂基本是和多个品牌合作的,如果是主机厂A做的换电站和主机厂B信号可以通过吗?昨天和宁德时代的领导一起探讨,他们问我们为什么重卡的换电有相对的标准,乘用车没有?乘用车不管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的企业都在做,主要是电池包的标准都不一样。换电重卡不一样,我们推出首款换电重卡的时候,基本上标准已经建立了。现在市面上的20多家主流的重卡主机厂,都在采用相似的换电标准,现在重点的动力电池宁德时代的占比很高,大概占比95%左右,这么一个占比和相对比较统一的换电信号,造成了电动重卡有了一个相对标准。或者是事实标准,在行业尚未建立最终的标准之前,会是一个行业的惯例。我们将来怎么样能够在重卡换电领域,有一个相对不错的背景下,把充电重卡做到相对统一。
这是重卡适用的几个场景,电厂矿山等等。重卡的保有量比较大的毕竟是在干线,中国钢铁看河北,河北钢铁看唐山,我们现在在和30多家钢厂对接,今年的钢厂有特殊的政策,首批各个主机厂在唐山换的电动重卡以场内短导为主。有点连成线,由线连成面,组网很快就会诞生,当每一个钢厂的门口的换电站都建立的时候,唐山的干线未来也有可能建成。我们今天的论坛上也有部分的嘉宾在说自动驾驶,我们也大胆地想象一下,结合了自动驾驶以后,结合了随着点状的换电站越来越多,是不是可以去做干线。
车电分离的模式,这个我就不说了,车电分离分为物理和金融上的分离。我有一个同事买了一台蔚来ES6可以免费换电,但是他从来不去换电。我问他是为什么?他说我是新电池,我去换电,换了一块旧电池。我傻吗?我也想问一下,车电分离的情况下,能不能做充电板的分离,很多的企业认为我们有很多融资的渠道,是不是可以充电板的做车电分离,这个很难。目前重卡的车电分离,电池的持有者和换电者的持有者是一致的,这对我们来说比较好操作。电池银行的概念也好,或者是车电分离的概念也好,虽然是提了很多年,但是难点也是挺大的。
这是我们的无人驾驶的一个画面,这是一个无人驾驶的场景。在矿山上我们率先在做无人驾驶,包括钢厂短导的项目我们也在做无人驾驶,在一些半封闭的领域,商业化引用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这一张图是工程机械的介绍,重卡的作业场景和工程机械是很温和的。除了重卡,还有叉车、推煤机、推高机的电动化。因为这些场景比较耦合,只要需要用油的地方,都是电动化的对象,所以我们也在探索工程机械的电动化。
国家电投绿电交通集团在换电重卡做了很多的布局和探索。国家电投绿电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光伏装机企业,我们承载着非常多的压力,这几年也看到非常多的效果,这几年做清洁能源发电的企业也在慢慢的获得收益。我们是率先宣布2023年实现碳达峰的时间。目前国电投的绿色交通中心正在做电动化推广的业务,我们也希望在这么一个生态中,可以和电池厂商、主机厂的朋友、上下游的企业,共同形成一个共赢的局面。任何一个新的事物,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也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能够很好的找准自己的定位也很重要。如果大家的定位都很相似,实际上并没有给行业带来驱动。我们也希望从能源的视角,从换电站的视角,更多和行业各个伙伴做沟通,这样子我们也可以有一个相对的竞争和发展。
这是国家绿电交通的两家企业,这两家公司都是在绿电交通中心的板块下。启源芯动力主要是对场站进行运营,融和电科的定位主要是产品的研发、运营云平台和金融配套服务。我们要把业务分成两个公司来做,第一个公司我们可以和大部分的主机厂、充换电的电池厂商合作,也欢迎电池厂商、主机厂商,包括上面下游的充换电企业和我们一起协同。
这是我们合作的生态,我们和全国25家主机厂已经打通了所有的换电的信号,都给我们出了联合的公告。全国重卡排名的前十家也和我们打通了信号,这个让我们很惊喜。我们也和很多的上下游的供应商企业进行合作,这么一张版图,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一定是友好的。友好的商业模式表示我们非常真诚的愿意和大家在整个生态中一起共赢发展。
最后,非常地感谢我们大会的组委会和各位嘉宾,来听我对电动重卡的一些看法。谢谢!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