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EVC 2021 | 圆桌论坛: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汽车与能源协同(VGI)策略
2021年9月15-17日,“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1)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共同主办。大会以“全面推进市场化、加速跨产业融合,携手实现碳中和”为主题,邀请全球各国政产学研各界代表展开研讨。
在9月15日下午举办的“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融合最佳实践”主题峰会的圆桌论坛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南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大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东风汽车集团技术中心总工程师吴杰余四位嘉宾,围绕“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汽车与能源协同(VGI)策略”开展了精彩对话与讨论,对话由能源基金会中国交通项目高级项目主任龚慧明主持。
圆桌论坛主要观点如下:
1. 如果做好了车网融合,我们的电动汽车在一个比较长的生命周期里是有竞争力的。
2. 建立慢充用于私家车,快充和超级快充用于运营车辆的立体的充电体系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3. 要推动V2G的发展,在商业模式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政府的推动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政府之间的协同非常重要。
4. V2G要实现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要分几个阶段:先试点,做一些结构的或者微网的结构,然后做真正大电网的结构。
5. V2G的技术路线在未来5年变得更加清晰,开始一些运营上的探索。
以下内容为现场实录:
刘永东:下面进行会议的第二个阶段--圆桌论坛,我们有请能源基金会中国交通项目高级项目主任龚慧明先生担任圆桌论坛的主持!
龚慧明:谢谢永东主任,今天请到4位非常有代表的专家,介绍一下今天请到的这几位专家,首先是刘永东主任、南网电动汽车的董事长邹大中、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东风汽车中心的工程师吴杰余。
V2G,无论是从可再生能源发展还是电动车发展的角度,另外从可行性的方案的角度有些嘉宾做了介绍,无论政策还是技术,还有一个紧迫性的问题,当年V2G的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第一个问题,这个紧迫性到底是什么状况,4位嘉宾做一个简单的反馈。
刘永东:V2G是非常美好的愿景,成为车和电网的互动,过去车的数量比较少,大家认为很好,但是紧迫性不足,我们总书记去年提出的“30·60”双碳目标,对于我们来说给了一个倒计时,我认为整个V2G或者说车网互动变得非常重要,需要我们主动作为,需要我们必须要加快探索解决一些以前认为慢慢来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30、60年这样一个倒计时的时间前提下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越来越重要。
邹大中:刚才刘主任讲了很多,有这么多热门的话题已经转向正式实施的阶段,从时间上来讲,一个是按照国家市场形势的发展,电动汽车预计2025年将突破2000万,下一个5年计划,也就是2030年可能突破1亿,2040年可能3个亿。每个车按照50度电来讲,对电力系统是非常大的考验,我们必然要考虑V2G的问题。在十四五期间,至少在技术上非常诚恳。
刘文强:非常荣幸跟大家探讨新能源汽车和融合发展的问题,刚才他们两个都讲过了,从我们交通体系来看汽车的电动化这种趋势已经不可逆,交通系统和能源系统,尤其是电力系统怎么样融合发展,今天下午好几位专家都讲到,目前一天的电网,大致每天的电力消耗是200亿度,2030年大概电力消耗增长会到250到300亿度电,按照我们的测算,刚才有专家讲到一辆车每天是50度电,2030年大概是5000万辆,也就是25亿度电,能不能拿得到?刚才很多专家都讲到,有我们的技术问题、政策问题、电网的转型问题。大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迫在眉睫,怎么样跟电动系统融合发展?如果我们不行动,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包括单向充电,双向的交流,网跟汽车的融合等,如果现在不着手从技术标准政策研究推动,那么将来25亿度电前景很美好,实际很难达到。
吴杰余:今天非常荣幸参加这个会,曾经我也是一个电力系统的人,干过一段时间的发电,今天谈这个很有感慨。从国家层面上“30·60”双碳目标是我们一定要完成的一个事情,从这个方面来看电力系统是有需求的,对我们汽车行业也是有压力的。退坡以后我们的车能不能有市场的竞争力,前面有一些专家报告说了,如果做好了车网的融合,我们的电动汽车是有竞争力的,在一个比较长的生命周期里面是有竞争力的,所以说车网融合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一个方向。
龚慧明:谢谢4位专家对第一个问题的回应,首先说明一下,这些问题都是没有和我们专家提前沟通过的,这是临时问的考验专家的问题。
第二,前面也听到几位专家,包括江院士提到慢充为主的服务,包括华为,包括其他的电网企业都在考虑未来快充甚至还不够,甚至超级快充,在快充和慢充,或者说超级快充,在未来发展服务于电动车也好,可再生能源的也好,是怎么样的定位,他们之间如何形成更紧密的联系,一并给各位专家提提建议。
刘永东:不管是慢充也好,或者快充也好大功率充电也好,还是建立与车主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充电所需要的技术路线,经过这么十几年的发展,过去只是解决充电桩有无的问题,今后的发展围绕用户体验来开展,但是我们中国的场景是多元化的,一线城市有一线城市的特点,三线城市有三线城市的特点,家里有充电桩肯定慢充最合适的,我们有高速公路要跑,肯定要大功率的快充,所谓的慢充,或者所谓的大功率充电都是不矛盾的,都是需要建立立体的充电体系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邹大中:刘主任谈了很多,根据用户,包括我们的车型,大家都有一个分析,我们的运营车辆和私家车的占比是8比2的关系,等于我们有很多都是私家车,都是在自己的小区,这些肯定都是适合于更多于慢充的场景,其他场景是运营车辆,这肯定也是立体的方案。还有一个是充电的方式,还是要注意汽车的发展,包括智能汽车这种方向,也可能会改变充电的体验模式。
吴杰余:快充和慢充跟用户的体验有很大关系,怎么样来实现快充也有一些措施,刚才院士提到的,快充对于电力系统的冲突,可以用过多储能的环节来缓解,运营车肯定是快充,越快他挣钱越多,慢充是用做私人的更多。
刘文强:尽快解决我们用户的快充问题,越快越好,但是要实现快充对于电网来说冲击非常大,刚才讲的25亿度电我们能不能拿得到,理论上取决于我们充放电技术和我们的时空,但是时间和空间能不能允许我们还有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电能不能撑得住,这是底层的技术。
龚慧明:基于用户体验,从私家车的角度来说可能慢充发挥的作用比较突出,但是营运性的车辆,尤其现在重型大货车上需要快充,当然也涉及到电池等技术的发展。
第三个问题,跟咱们圆桌讨论环节相关的,从每个专家的角度,你们4位特别好,非常代表一个不同的角度,推进V2G协同从策略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是什么?
刘永东:这个话题比较大,我个人认为V2G最大的驱动力还是来自于市场本身,老百姓觉得参与V2G能挣钱,只要能挣钱都好办,我认为商业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邹大中:商业模式这一块刚才也说了,这里面也有政策的因素,必须是政策加市场驱动,我觉得这里面还有一个技术问题,我们在实践中,桩是一个接口,跟车的互动存在不足,跟电网的互动更如此,电网的控制结构,包括大量的电子接入,整个电力系统的控制理论可能都要发生改变,要实现出来确实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分几个阶段:先试点,做一些结构或者微网的结构,然后做真正大电网的结构。
刘文强:最关键的是我们邹总,要持开放的态度,没有电网这事没有办法成,在这种政治的响应之外还有经济上的,当然还有刚才讲的技术上的,我觉得核心还是要网络公司,要有积极性,还要有一定的收益才能推动这个事。
吴杰余:加强实践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我们正在跟国网做一个微网的实践,研究应用,包括一些标准的探索,一些模式的探索,最终要研究能够多方互利,一起来做这个工作,我觉得还是有希望的。
龚慧明:谢谢4位专家,咱们4位从技术、企业、市场都谈了一些观点,从策略的角度还是绕不开,V2G,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还能够做一些什么工作?
刘永东:从美国和英国可以看出来,政府在推动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商业模式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政府的推动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政府出台的政策上面更具有可指导性,要求各方的协同性方面,我觉得是推动V2G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环。
邹大中:其实从一些调度等等技术上都为这个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包括政府的支持,特意的奖励等等一些措施,包括下一步的实践。对于单个用户,可能我会发展一些会员,在这个会员里面,可能每个月给一定的钱,但是在关键的电网需要的时候,必须要召之即来,不能那个时候不出现了,我们会预先做一些这样的工作。
刘文强:我觉得这个事情,政府部门有几个方面非常关键,第一,咱们车网融合看似很简单,实际上是跨系统的,涉及到电力系统,交通系统,组建规划,生产制造系统,在中国政府部门相互打架肯定不行,政府之间的协同非常重要;其次,还有我们的政策,要有积极性推动;还有就是技术标准,因为这些东西都没有定型,技术标准的方案一旦定了技术路线就锁定了,就像今天电池讲的,我们的车用来做储能,电池两者的技术标准不一样,怎么融合在一起?车肯定是首先保证用车的功能,做储能是其次的,对电池的要求都不一样,怎么样能够协同在一起?所以这是非常关键的,技术路线、技术路径一旦锁定就很难改,尤其这么庞大的电力系统,有很多投资和参与者,技术方案的推进还是要非常慎重的。
吴杰余:税收方面是否也有一些政策,比如说奖励用电的能力,或者说积分,也可以考虑一下这方面的政策。
龚慧明:概括起来,政府还是大有可为,国外很多的一些经验,基于我们国内各个部委如何进一步形成合力,包括经济性的政策和一些战略规划层面的工作,还是可以做很多的工作。
最后一个问题,回到我们今天整个大会的主题,以及这个分会的主题,世界新能源大会,从V2G的角度,更有效的支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转型的发展,你们觉得新能源车达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整个电力系统的清洁化,从新能源车本身发展的角度,既然V2G能够形式一个合力,未来新能源汽车,比如说2025年能够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
刘永东:什么时候达峰,肯定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按照2030年之前,至于说哪一年不好说,第二关于2025年V2G发展的深度问题,我觉得2025年的时候,我们的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甚至下一步的前景都看的比较清楚了。
邹大中:在技术路线上会成熟一些,在运营上还是一个探索性的方式,在V2G这一块。还有一个就是,包括东风汽车这一块,我总结的是大家还要关注一个东西,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无人驾驶发展之后可能会改变我们整个的生态,我们谈的充电的方式,到底是车还是叫其他的,据我了解的一些情况,估计无人驾驶会是一个新的变化,这个时候再来谈V2G的话,可能还有一些变化,我是这么考虑的。
吴杰余:2025年,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也有挑战的工作,比如说电池的成本、电池的容量、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充电时间,或者说快充的倍率,这也会影响到我们车的普及,量大了以后我们的压力就大了,所以还是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我们希望V2G能够在这个环节有一些知识,互动起来,在整个价值链上能够把这个车子拉出来。
龚慧明: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能够到什么程度?
吴杰余:市场占有率非常看好,具体多少我们可能还是充满希望。
刘文强:按照中央的部署,这个要看中央,2025年它的车保有量占比不会很高,技术路径基本明确,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就非常理想了,新能源汽车还有一个大家不太关注的是两轮车,两轮车的市场一点都不小,而且那个难度没有那么大,那个量上来也是每天好几亿度的,这个量可以先行一步探索。
龚慧明:我们4位专家对于一些问题给了一个明确的回复,如2030年前对新能源车未来的发展是乐观的,对V2G的技术路线未来5年变得更加清晰,开始一些应用上面的推动。还有一些是存在着一定的变量的因素,比如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甚至刚才刘院长提到的两轮或者三轮的充电,或者储能也好等等方面的应用。
时间关系我们的问题就到此,感谢4位专家,因为跟他们没有任何的沟通,都是随机问的问题,通过V2G的协同,传统燃油车花钱的需求转变为一个工具,未来电动车给大家带来额外的价值,变成赚钱的车。
双碳,传统燃油车是碳排放,未来新能源车,我记得李立理博士说的新能源车甚至变成负排放的车,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4位专家表示感谢,今天的这个环节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听众们一直坚持到现在,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 大家都在看
-
1
《乘用车安全气囊系统误作用试验的数据采集方法和要求》团体标准正式立项
-
2
2025Formula Student China Rules Appendix is published
-
3
致敬劳动者!
-
4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供应链创新分会成立大会成功召开
-
5
《小功率双向充放电系统技术要求研究》课题成果
-
6
关于召开两项非晶电机团体标准启动会暨非晶电机关键技术研讨会的通知
-
7
《高性能驱动电机及关键材料技术》(内蒙古工业大学)课题成果
-
8
《高性能驱动电机及关键材料技术》(哈尔滨理工大学)课题成果
-
9
关于拟成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具身智能机器人分会的通知
-
10
电动汽车联盟获评A级活跃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