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驱动,安全领航,引领新能源汽车 未来之路”青年科学家沙龙在京举办
9月21日-22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承担的“新能驱动,安全领航,引领新能源汽车未来之路”青年科学家沙龙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邀请近3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围绕动力电池损伤分析和安全测试、新能源技术在矿用卡车上的应用研究、车用全固态动力电池安全性、智能驾驶技术与新能源汽车安全发展、标准体系建设等议题,开展交流研讨。
本次沙龙由湖南大学教授胡满江担任执行主席,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李健威担任学术秘书。主旨报告环节,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马天翼作了《动力电池损伤分析和安全测试》报告,聚焦动力电池损伤机理、安全测试标准体系建设、全生命周期复现和安全失效分析等,详细介绍目前原位测评、失效检测、无损探伤等动力电池开发及安全测评关键技术方面的突破与展望。清华大学任东生以《车用全固态动力电池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为题,展示全固态电池发展态势、国内外技术路线、团队研究进展等全固态电池及安全性研究情况,着重介绍其团队关于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电芯热管理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Shahid Mumtaz作了“6G: Industrial AI Perspectives”报告,从人类、社会、科技的变迁,再到通信网络技术的技术变革,完整地介绍了在工业5.0和社会5.0的背景下,作为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是5G/6G通信技术新工具的人工智能,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交通和车辆领域的应用,并展望未来该领域将面临的主要挑战。湖南大学杨泽宇以《新能源技术在矿用卡车上的应用研究》为题,从矿用卡车工况特点和应用场景、智能新能源矿用卡车的混合动力策略、纯电动智能能量管理策略、矿卡新能源技术展望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大吨位重载车辆电驱系统和无人驾驶系统的创新应用。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何洪文、长沙理工大学教授胡林就各位青年科学家的发言进行了简要评述,与会专家围绕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面临的技术瓶颈、三电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智能驾驶技术与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发展协同机制及政策保障等开展对话交流。
此次活动,与会专家提出了用智能化手段解决新能源电动化问题的新观点,大家一致认为高能量密度电池关键技术、充换电技术及政策保障、储能形式创新应用是目前最有效的解决方案。然而,动力电池安全失效预警体系的不完善与面向应用场景的新能源动力驱动方案的不成熟,仍然是目前的挑战。应将电池状态感知与诊断、电池自修复与热防护等作为新能源汽车驱动与安全核心技术的攻坚方向。
会前,青年科学家们赴北京小米汽车工厂、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与制造、新能源汽车场景安全及智能网联等技术发展现状。
- 大家都在看
-
1
关于举办2025年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高等级奖项技术分享会的通知
-
2
AITX微访谈系列(三)| 赢富集团姜慧:将“科技创新,以人为本”作为打动用户的核心价值
-
3
2025“蔚来杯”中国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奖项设置公告
-
4
《全固态电池性能建模仿真技术导则》团体标准立项
-
5
关于购买2025FSEC保险及提交自行购买保险证明的通知
-
6
驰骋六千华里,科普暖润南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启动
-
7
新型底盘架构及悬架技术研讨会在南阳成功举办
-
8
2025FSCC方程式汽车大赛技术检查表1.1
-
9
关于公布2025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轻量化大奖评选办法的通知
-
10
CSAE汽车技术预见系列《2025年汽车智能座舱技术趋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