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EVC 2021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秘书长许艳华:构建电动汽车能源补给新生态

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2021年9月15-17日,“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1)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共同主办。本次大会以“全面推进市场化、加速跨产业融合,携手实现碳中和”为主题,邀请全球各国政产学研各界代表展开研讨。

在9月17日下午举办的主题峰会“充换电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探索”上,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秘书长许艳华发表精彩演讲。

 

许艳华首先从电动汽车市场、充电桩设施、充电场景三个维度介绍了当前电动汽车应用发展现状,并指出,“十四五”是新能源汽车走向普及的重要阶段,能源补给的便利快捷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本保障;充换电设施产业面临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重大挑战,如何提供高质量的充换电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是当下重大课题;整车、传统能源、互联网等企业的入局会催生新型产业生态,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共赢的商业模式。

 

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充电联盟是2015年成立的,我作为充电联盟的第一任秘书长,看着我们这个产业成长进步,也看着我们的一些企业走过了至暗时刻,同时不断的有新的企业加入,感受还是非常深的。

到了电动汽车普及的时代,我们还需要变,还需要更大的产业生态满足电动汽车普及年代的最基本需求。今年1-8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180万,八月份的市场渗透率已经接近11%;新能源乘用车1-8月份市场渗透率接近15%,八月份的市场渗透率已经接近20%,也就是说5辆新能源乘用车中有一台就是绿牌,这是非常重要的标志,全年预判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会到25%。昨天的主会场也有人预测2025年的20%的渗透率大概率会在明年实现,最晚在后年。为什么电动汽车的发展在今年超出了所有机构的预测,因为现在整个高端车里电动汽车的性能比同级别的车体验好、性能好;第二是低端车里,便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越来越丰富,OEM整个情况非常好。

在这里我想给绿牌点赞,我开电车已经10万公里了。第一辆车不是绿牌,现在每天上班看到绿牌的车特别亲切,绿牌起到了心理暗示作用,看到车子上越来越多的绿牌,就觉得这个车是不是很好了,现在买车不管是新购还是换购,已经把电动车作为一个选项,这是电动车普及非常重要的基础。

第二,充电桩的数据现在也已经进入了快车道,总量超过200万个。尽管要卸任了,我还是有责任说一下,我用的比较多、跑的也多,我工作的地方有充电站,但确实还有很多问题。大众中国总裁去年疫情期间自己开车,得出的结论是30%的桩是坏的,30%的桩是被油车占用的,只有30%的桩是可用的。我觉得他说的这些问题确实都存在。昨天在闭门会上,万主席责成董扬理事长要优化这方面的问题,我的建议是要尽快优化存量。我现在上班的地方场站里确实是有占桩的情况,这个事充电联盟一直在做,但是还没有做到位,这个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

今年换电站激增,大概是1300座的总量。OEM,像蔚来已经进场,虽然量还不大,还有几家主机厂正在准备进场。工信部正在做换电示范城市,现在还没有确定是6家还是8家,地方政府会成为下一轮换电设施建设的重要推手。到今年8月份充电量到了15亿度的台阶,估计全年会超过130亿度的水平。应该说在我们汽车向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这个数据还是比较保守的,到2025年我们的充电量和换电量会比现在增长十倍,2030年会达到5000亿度。总之,到2030年左右,整个电动汽车用电量占3%到5%的水平,当然电动汽车想要持续发展,还有三大问题,我简单的总结一下。第一是安全问题,主要是动力电池的风险,大家都在做工作,必须保证电池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第二是成本问题,比较乐观的估计到2025年,会和同级别的油车接近;第三是电能便捷、快速补给问题,需要构建多元的能源补给网络,由于电动汽车已经可以覆盖所有车型、所有领域和所有用户,所以是多场景的,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需要有多元的能源补给形式,包括充换储一体等等。构建多元能源补给网络的三个基本面还有三个维度,第一是方便和快捷,方便就是多种场景,补给的模式可能不一样的,快捷就是使用时间短,公共场地的大功率快速充电,没有哪一种模式可以全部覆盖,所以我强调的是多元;第二是消纳绿色电力的数字能源网络,电动汽车要使用绿色能源,绿色能源的构建是需要用数字化的网络,包括居民区的能源体系、楼宇、办公楼、写字楼还有场站等,这个能源和电网的绿色能源形成可调度的体系,场站、居民区、写字楼等都可以调度,可能更协调一点的是可以预约,在这么一种体系下,大家才有可能实现绿色车使用绿色电,到2030年12亿千瓦的装机容量,电动汽车估计5%到8%是可以用的,比总电量的比例还会要更高一点。第三是能源补给与智能网联化深度融合,这一方面的创新也非常活跃,大众今天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智能的充电机器人、智能充电臂、无人值守的换电站等等。总之,三个基本面和三个维度下的多产业融合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只有这样的融合,才能为用户提供服务、支持低碳化发展、形成多产业共赢的生态。OEM深度参与电动化时代的能源补给,从传统的制造商电动化时代的出行服务商,包括大众的能源和开迈斯的合资。另外在电力领域,例如清洁能源、储能系统、车网协同,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闭环的商业形态,包括传统能源12万个加油站未来有可能都会变成加氢站、加气站。此外,互联网金融也是一个很大的协同领域,未来需要大家协同发展。协同发展是一种能力,谁能在协同方面发挥到最后,谁就可以赢得未来。

三个重要的场景,可以覆盖的补给能源范围在80%以上,第一是小区的问题,我还是比较坚持60%左右的私家车可以在居住地补贴,居民区对我们小区电力的高效利用、安全利用至关重要,所以应该形成四位一体的定规则强支持。运营商也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包括数字化管理、绿色能源利用等等。电力保障V2X要提供条件,物理管理也要深度参与,在个过程中分享利益。除了私家车之外,城市物流是保有量最大的一块,未来可能在1800-2000万辆,因为行驶里程多,排放量也比较大,主要在专用场站和公共场站,占用的资源比较多,未来在物流车电动化的过程中,希望我们的运营商高度关注,当然既可能是换电也可能是充电。光储充换一体已经说了很多,建的成本很高,也有各种问题,用地问题、用电问题等等的协调。

最后作为结束语,有三句话。“十四五”是新能源汽车走向普及的重要阶段,能源补给的便利快捷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本保障;充换电设施产业面临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重大挑战,如何提供高质量的充换电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是当下重大课题;整车、传统能源、互联网等企业的入局会催生新型产业生态,需要在实践不断探索共赢的商业模式。这也需要大家不断实践、不断磨合,包括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最后真正围绕低碳发展为我们产业做出重大的贡献,我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