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携手舍弗勒中国、上海国际汽车城,共筑产业创新生态新格局
2025年5月14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舍弗勒中国与上海国际汽车城在上海共同签署《产业创新生态合作备忘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赵立金、舍弗勒集团全球CTO Uwe Wagner、舍弗勒中国区CEO张艺林、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晓红出席会议并讲话。
活动现场
张艺林在开场致辞中表示,作为深耕中国市场近30年的跨国技术企业,舍弗勒始终以创新为核心战略。此次合作将依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创新资源与上海国际汽车城的产业集群优势,精准对接舍弗勒技术需求,加速前瞻技术的研发攻关与商业化落地,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闭环发展。
张艺林 舍弗勒中国区CEO
Wagner表示,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自动化、软件定义汽车以及全新出行解决方案的发展趋势日益显著,这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舍弗勒以“驱动技术公司”作为品牌战略,不仅深耕汽车与工业应用领域,并且持续将产品与技术延伸至人形机器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期待通过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合作,为舍弗勒的全球化技术布局注入新活力。
Wagner 舍弗勒集团全球CTO
赵立金发言指出,当前汽车产业正面临新能源化、智能化与数字化的深刻变革,亟需突破“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瓶颈。学会通过“繁星计划”、科创加速营、技术攻关服务等举措,已构建起“需求牵引-技术赋能-成果落地”的立体化科创孵化体系。希望通过舍弗勒的技术需求与上海国际汽车城的产业资源为牵引,打造的生态闭环,挖掘更多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创新成果,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高效转化。
赵立金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潘晓红发言表示,汽车城紧抓汽车行业发展制高点,把创新摆在全局规划的核心位置。依托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及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持续提升技术研发、数据应用以及测试服务等能力,充分发挥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数据中心、国家“双智”试点项目等平台功能,持续布局汽车特色产业园区载体建设,已形成全国领先的产业集聚效应。希望通过三方的合作,助力汽车城构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新优势。
潘晓红 上海国际汽车城总经理
舍弗勒中国区CTO刘泳、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部副部长刘国芳代表三方签署合作备忘录。
签约仪式
三方将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新材料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依托学会“繁星计划”,以舍弗勒的全球化技术视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资源整合能力及上海国际汽车城的产业优势为基础,打造以企业为中心的创新资源配置体系,加速技术融合与产业协同向纵深发展。合作内容涵盖两大重点:
1、供需精准对接:通过“企业出题-多方解题”机制,推动舍弗勒的技术需求与学界、产业界资源高效匹配;
2、全流程孵化:以供需对接活动为抓手,三方共同筛选潜力成果,并持续探索导入产业资源,推动项目转化落地。
“繁星计划”简介
“繁星计划”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于2025年初启动的,面向汽车及相关技术领域(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飞行汽车、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先进制造等)全面征集创新成果的成果转化工作,旨在以科技成果为牵引,加速跨领域技术向汽车场景的迁移验证,探索“非对称”技术合作路径,打造“需求牵引-资源匹配-中试加速-市场验证”的一体化科创服务平台,系统性服务企业及产业发展需求。
“繁星计划”亮点
资源整合:覆盖高校院所、应用企业、投资机构、地方政府园区的创新网络,定向挖掘、对接各方创新资源需求。
全链赋能:提供成果评估、供需对接、投融资对接、创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贯通“研发-转化-应用”全周期。
专属孵化:联动行业实验室与产业资本,为企业定制高潜力技术孵化生态,构建可持续发展技术储备。
- 大家都在看
-
1
关于召开第三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博士生学术论坛的通知
-
2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携手舍弗勒中国、上海国际汽车城,共筑产业创新生态新格局
-
3
《车规级芯片产业现状及自主路径研究》课题成果
-
4
智能底盘与自动驾驶融合研讨会暨联盟智能底盘工作会议召开
-
5
2025年度第一批汽车工程师工程能力评价评审结果公示
-
6
第八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高性能汽车芯片应用与趋势”分会场成功举办
-
7
硬派越野巡回课央美站:汽车造型设计的守正创新之道
-
8
标准立项 ||《汽车用球栅阵列(BGA)封装破坏性物性分析试验方法》
-
9
《乘员舱人体热舒适性瞬态仿真方法研究》课题成果
-
10
《基于数字证书的车桩协同通信安全认证技术要求研究》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