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学生科技社团科普高校行走进重庆

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为促进高校科技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发现培养青年科技后备人才,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5月19日、5月22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走进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开展“2025大学生科技社团科普高校行”活动。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执行秘书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普文化与传播部副部长殷兴吉做开场发言,介绍大学生科技社团背景,开展情况及活动意义,并表示科技创新需要青年力量,科技社团正是点燃热情、探索无限可能的成长沃土,期待更多高校学子在科技社团书写属于自己的科技篇章。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安科技座舱AI总师、美国普渡大学博士罗咏刚为同学们带来题为AI赋能汽车“新四化”发展的探索与展望的报告。罗博士聚焦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从AI大模型在智能交互中的应用、大模型促进车联网服务创新、成果进展等三个方面探讨了AI大模型技术在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及行业现状与未来趋势。

中国汽研信息智能事业部智能网联测评研究中心技术专家,清华大学博士石佳为同学们带来题为汽车智能化测评技术创新思考的报告,石博士阐述了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发展趋势,智能座舱发展趋势,行业发展面临挑战等内容,重点介绍了中国汽研在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测评技术方面的创新思考和解决方案。

交流互动环节,重庆理工大学由车辆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学办主任熊娇主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战静静,车辆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俞宁,车辆工程学院院长赖晨光,车辆工程学院副院长郭栋及车辆工程学院300余名学生参与。重庆大学由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副教授康哲主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普文化与传播部副部长殷兴吉,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副院长褚志刚教授,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卢海峰及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50余名学生参与。

同学们重点围绕“AI如何协同飞行汽车与地面交通系统”、“SIL、HIL、VIL测试的侧重点”、“不同品牌的智驾系统之间能否实现信息互联?”、“C-V2X技术路线在落地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可否用于无人机组网?”等问题与专家们进行了详细的沟通交流,专家结合案例分析帮助同学们拓宽对AI赋能新四化技术前沿的认知,掌握智驾开发的核心技术逻辑,意识到“车路云”一体化需跨学科能力,为其未来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学术研究及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科普高校行走入重庆,为重庆高校科技社团成员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平台,专家们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分享了汽车领域的前沿技术,让同学们受益匪浅,激励同学们更加努力学习,在汽车行业中不断探索,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