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共识》发布
9月17日,在中国海南召开的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发布了《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共识》。
“共识”紧扣产业发展新形势、新机遇、新命题,为下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球合作明晰了方向路径,将成为政产学研联合行动的重要指引。
“共识”认为,实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各方将加快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加强汽车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节能减排。
“共识”提出,新能源汽车已进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全面市场化攻坚期,各方将积极响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环境适应性更好、性价比更高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服务。
“共识”强调,各方将进一步加大商用车低碳、零碳技术研发投入,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应用场景的电动汽车,特别是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等多样化低碳技术方案,加快推进商用车电动化转型。
“共识”提出,各方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推动跨界协同合作,加快电网能量互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绿电、绿氢的应用比例,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构建“人-车-路-网”协同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安全、绿色、高效、便捷的智慧交通出行体验。
“共识”呼吁,各方需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共同应对动力电池和车规级芯片的研发、生产、供应和资源短缺等挑战。
“共识”全文如下:
《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共识》
2021年9月,全球汽车产业主要相关方聚首中国海南,共议碳中和愿景下汽车产业全面电动化及低碳绿色发展,与会各方达成以下共识:
一、面向碳中和加快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中和,已成为普及新能源汽车,加快全球汽车产业低碳转型的主要驱动力。实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各方将加快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加强汽车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节能减排,共同探讨和推动汽车碳管理机制及政策工具创新,推动市场准入等相关法规标准的国际协同及低碳产品互认。
二、以用户为中心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新能源汽车已进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全面市场化攻坚期,各方将积极响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环境适应性更好、性价比更高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各方将协同推进能源补给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为用户提供更经济、更便捷的充电、加氢服务体验,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优势。
三、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商用车低碳发展。加速商用车,特别是中重型商用车低碳化发展是如期实现汽车产业碳中和的重要保障。各方将进一步加大商用车低碳、零碳技术研发投入,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应用场景的电动汽车,特别是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等多样化低碳技术方案,加快推进商用车电动化转型。
四、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推动跨界协同合作。以电力驱动、智能网联、共享出行为特征的汽车产业变革离不开汽车与能源、交通及信息通信等行业的相互赋能、融合发展。各方将加快电网能量互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绿电、绿氢的应用比例,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用能储能特性,有效支撑智能电网建设,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同时,各方将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构建“人-车-路-网”协同基础设施,以智能网联技术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性、适用性和舒适性,为用户提供安全、绿色、高效、便捷的智慧交通出行体验。
五、携手共促全球汽车产业链安全稳定。智能新能源汽车将催生汽车产业新生态,重构全球产业链。在碳中和愿景及后疫情时代,各方亟需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共同应对动力电池和车规级芯片的研发、生产、供应和资源短缺等挑战。
2021年9月
中国海南
- 大家都在看
-
1
《固态电池材料评测用模具电池装配方法》等9项团体标准研讨会召开
-
2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编制修订工作终期评审会顺利召开
-
3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携手舍弗勒中国、上海国际汽车城,共筑产业创新生态新格局
-
4
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
-
5
《电动汽车用非晶驱动电机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团体标准正式立项
-
6
《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研判及专利分析》研究成果
-
7
关于召开第三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博士生学术论坛的通知
-
8
第八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高性能汽车芯片应用与趋势”分会场成功举办
-
9
2025年度第一批汽车工程师工程能力评价评审结果公示
-
10
“智能新材料·高能效新材料”2025年国际汽车新材料大会在芜湖盛大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