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EVC 2021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王志坤:协同共赢,我们共同为创新而前进

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2021年9月15-17日,“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1)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共同主办。本次大会以“全面推进市场化、加速跨产业融合,携手实现碳中和”为主题,邀请全球各国政产学研各界代表展开研讨。

在9月17日上午举办的 “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及绿色高效产业生态构建” 主题峰会上,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王志坤发表精彩演讲。

 

王志坤介绍了动力电池全球发展趋势以及蜂巢能源在动力电池技术和产业化取得的进展。他指出,动力电池创新扩散曲线加速,会加速新能源汽车在更大范围内的全面普及,我们要做好行业超预期发展的新资源和各项工作的准备。蜂巢能源将坚持聚焦和创新战略,强化“共享化、低碳化、国际化”,与行业协同共赢发展。

 

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尊敬的董理事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上午我知道很多人去隔壁的会场听马斯克的演讲了,能来到我们这个会场参加我们这个活动的应该是动力电池行业的真哥们儿,所以这里还是得感谢一下大家对于我们行业的支持!

 

昨天在主会场的主论坛上面,韩正副总理在致辞里面特别强调了4个坚持,我深有感受:坚持创新驱动,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坚持跨界融合,协同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坚持市场主导,继续扩大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坚持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全球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这是我们今后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引。我今天和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协同共赢,我们共同为创新而前进。

第一部分,创新扩散曲线加速,我们同行企业一定要做好行业超预期发展的新资源和各项工作的准备。我们看到中国、欧洲和美国是未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三大主要的驱动力量,中国发挥重要作用,除了是新能源汽车的先行消费大国,到2025年全球73%的动力电池产能在中国,这是彭博社分析的报告。这是罗杰斯创新扩散曲线,当创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0%以后它的发展曲线会加速。

我们觉得,中国新能源汽车由于总量基数在未来会不断扩大和渗透率不断提升两重因素的叠加,实际年销售的数量可能会大大高于我们原先的预期,2020年,我们看全球各个国家每千人的汽车保有量,美国是837辆,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尼是433辆,中国现在还只是173辆,我们觉得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农村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当前行业普遍认为,前面的行业领导发言里面也讲了,可能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会达到250万辆到300万辆,到2022年有望达到5百万辆,按照乐观的预计,到2025年中国年销售汽车的总量可能会超过3千万辆,也有的机构预测会超过4千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可能会超过30%。这样的话到2025年有可能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当年的销量会超过1千万辆。

我们看这两个图,在需求端高低两端率先发力,A00级低端代步市场已经超越了经济性拐点,B级为主的高端消费市场以智能和全新的用户体验优势赢得市场,会带动整体市场持续放量。

我们预计,全球动力电池有望在2025年甚至会很快在2024年就会入TWH时代,从长期来看我们觉得虽然最近动力电池上游的材料涨的很多,我们觉得从电池的历史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持续的降成本还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趋势,预计到2023年动力电池会突破100美元每千瓦时的成本线,降本的主要手段有技术降本,有制造降本和产业链协同降本等,预计到2023年左右,A级类纯电动的乘用车成本将会达到和燃油车的平价拐点,会加速新能源汽车在更大范围内的全面普及。

在技术端我们预计,未来5-10年之内仍然是磷酸铁锂、三元、无钴这三种基本的主要材料路线。其他正在探索和研发完善的技术,包括钠电池、全固态、磷酸锰铁锂和工程应用方面大量技术的创新,这些技术的创新还需要更大规模的应用来逐步验证和推广。

欧洲推出了2030+的计划,主要是在一些前瞻性的研发方面提出了新的理念,它第一次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和开拓新的创新领域。二是加快发现新材料和新化学体系的开发过程,加快超高性能电池开发。三是延长单体电池和电池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目标,四是实现具有超高性能和智能化的可持续电池功能,以适用于各个应用场景。具体来说欧洲在材料加速平台、电池界面基因组、智能传感器、自愈合、规模化制造、电池回收等领域确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落地举措。

美国能源部部长詹妮弗也公布了国家锂电蓝图2021-2030,表示应对气候危机,建立清洁公平的能源经济,到2035年美国太阳能发电会占全美总电力的40%,到2050年会进一步上升到45%,惠及所有的美国人。美国锂电的蓝图主要树立了5大目标,目标一是安全获取原材料和精炼材料,发掘关键矿物的替代品,用于商业和国防应用。目标二是支持满足国内电池制造需要的材料加工基地的发展,持续推动电池降本,目标三是刺激国内电极、电池和电池组制造业发展。目标四是实现电池报废再利用和关键材料的大规模回收,并在美国建立完整的竞争价值链。目标五是通过大力支持科学研究、STEM教育和劳动力发展,保持和推进美国电池技术的领先地位。

第二个部分,这是我们蜂巢能源常州总部的园区,我们讲我们会持续通过创新而持续前进,蜂巢能源目前的体量还比较小,公司成立3年多的时间,现在正在快速扩大。除长城汽车以外,面向独立第三方汽车厂家的销售比例,现在我们已经有25款搭载了蜂巢能源的车型公告,我们也取得了26个销售的定点,现在装机占有率在3%左右。

蜂巢一直坚持聚焦和创新战略,把有限的资源聚集在重点创新领域,集中攻关突破核心技术,我们创新的无钴电池现在基本上受到了全球几乎所有汽车厂家的关注,无钴电池的定位是高安全、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绿色电池,破解钴供应的卡脖子问题。现在我们蜂巢的电池可以覆盖400-800公里的车型,这次在8月份成都车展上亮相销售的长城欧拉车型,它的电池包带量是82.5千瓦时,系统能量密度是170瓦时每公斤,续航里程可以超过6百公里。

这个高速叠片是我们另外一项创新技术,我们在叠片领域已经申请了168项中国专利和4项国际专利,现在我们常州一工厂的效率已经达到了每片是0.6秒,二工厂是0.45秒,未来三工厂效率会进一步提升到每片0.125秒。我们现在面向客户销售的电池包,重点突出高安全和快充的功能,果冻电池已经有75项的发明专利,能量可以达到300瓦时每公斤左右,160度的热箱测试也不会发生热失控,我们第二代的蜂速快充电池可以实现4C充电,从20%到80%SOC只需要10分钟。

接下来蜂巢能源会加快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的步伐,逐步到2025年,我们已经布局了超过200 GWh的产能,昨天我们又宣布了新产能的扩张计划,在成都我们会建设一个60 GWh的新生产基地。

接下来产业链的垂直布局就非常重要,我们从这张图来看,上游涂成黄色的是当下和未来5年都会紧缺的材料,对于部队来讲打仗主要是打后勤,对于我们生产企业来讲,除了强化创新和研发之外,得供应链者得天下,我们可以看到未来5年,几乎所有的材料都需要同步有5到10倍的产能增长,才能保证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这个挑战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未来会持续强化三化,一是共享化,我们在上海成立了蜂巢资本,推出了100亿元助力产业创新计划,通过跨界合作集结全产业链上下游,打造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融合创新生态圈,提升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深度研发实力进行产业链深度绑定。

二是低碳化,零碳发展是全球共同追求的目标,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这是责任也是极大的挑战,欧盟计划通过碳足迹标准打造新的壁垒,欧洲车企发布了新的时间表,将碳足迹的数据作为供应商的准入条件,并且要求中国供应商按照欧洲标准提供产品碳足迹数据,并使用欧洲或者美国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提供的中国区基础能源排放因子,普遍高于欧美地区,中国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链提升碳足迹竞争力需要未雨绸缪。

三是国际化,中国电池企业走向全球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电池产业链需要深化协同、抱团发展,形成更强的中国力量。蜂巢能源我们计划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建设欧洲工厂,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先建形成年产能25万套的动能系统的工厂,第二步做电芯模组工厂,规划是25 GWh,将在2024年建成投产。

最后我想表达中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企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果非常不容易,是依靠政府的正确引导,市场行业、企业等各个领域共同努力,跨界融合取得的系统性成果,我们需要共同珍惜和把握在这个行业领先全球的大好形势,我们衷心祝愿同行业企业能够共同携手,互相赋能,以造福人类为共同目标,通过我们使这个行业更好更健康发展,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