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EVC 2021 |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陈肇楠:净零排放愿景下的氢能解决方案
2021年9月15-17日,“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1)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共同主办。本次大会以“全面推进市场化、加速跨产业融合,携手实现碳中和”为主题,邀请全球各国政产学研各界代表展开研讨。
其中,在9月17日上午举办的“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与技术创新” 主题峰会上,荷兰皇家壳牌集团氢能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陈肇楠发表精彩演讲。
陈肇楠主要观点如下:
陈肇楠对氢能的使用前景和壳牌在氢能方面开展的工作进行了介绍。他认为氢能作为高效的多用途清洁能源,在中国能源转型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跨行业、跨地域的广泛合作有助于氢能产业的稳健发展。他指出氢能产业链相关国家标准及规范应尽快建立,并与国际标准协调完善,以期尽早释放我国氢能发展潜力。
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早上好,刚才各位的发言对燃料电池汽车,对新能源汽车做了很好的讲解,接下来我会谈谈净零排放愿景下氢能解决的方案。
壳牌宣布2050年与社会同步转化为净零排放的目标,对应了习总书记发布的2050年实现能源业务净零排放,以及背后对于碳减排的目标的思考。我们相信要迈向更清洁的能源未来,壳牌必须发挥他的作用,为社会、投资者和地球做出贡献。新概念发布之前我们开始了向低碳化发展的行动,过去几年投入了约20到30亿美元来打造我们可再生的能源服务。
大家知道目前全球99%的氢能都是化石燃料作支撑的。如果我们把灰氢生产技术结合碳捕获封存(CCS)技术的话,碳的排放量会少一点,绿氢可以通过转化有机废物获得。绿氢和蓝氢也可以替代灰氢,成为重工业行业的燃料。
氢能也能够在各个的工业部门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说需要大量能源的钢铁和水泥行业,氢能对于中国碳中和的愿景来说尤其重要。
目前来说成本是大规模推广蓝氢和绿氢的主要的障碍因素之一,完全靠市场的行为不现实,需要政府的政策的支持。在国外的一些政府采用的措施,制定广受认可的蓝氢和绿氢的标准,包括二氧化碳的排放方法,作为能源和气候计划的一部分,接下来就是提供资金支持示范项目和相关的技术设施,实现规模化,从而降低成本。在重型运输行业促进清洁氢使用的迅速增长,推进技术改进和效率提升,同时提升消费者选择清洁氢作为燃料的信心。
提到壳牌,大家最熟悉的是润滑油和加油站。壳牌拥有加油站4400多座,可以供给客户的另外一个服务。从20多年前壳牌开始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加氢的试点,2007年建造了上海第一座加氢站。壳牌的产品遍布北美和欧洲,加氢站的模式各异,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方式,基本上涵盖了“制储输用”的各个环节。如果每个环节都各自为政,都要盈利的话,就不要和传统的竞争了。壳牌倾向贯穿全产业链的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比如说从海上风力发电再到加氢站网络,通过一体化和规模化的发展为终端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从氢气的制备的角度来说,短期之内不是全球的所有的市场都具备绿氢的所有条件。有一些地方同时生产蓝氢和绿氢,蓝氢可以作为临时的解决方案。加速行业的规模化,做好碳排放,每个项目几十兆瓦的体量提升到几千兆瓦,形成区域集群,随着终端的需求提高以及基础设施逐步到位,建立更广泛的国际氢能网络。
过去几年在航空领域,我们投资了Zoroava(音)的项目,到了2030年会有更好的发展。在交通领域我们和戴姆勒等公司为欧洲推广重型卡车做出更好的贡献。壳牌是世界主要的液化天然气服务商之一,氢气也可以液化储存和运输,但面临能耗大、成本高等各种的挑战。
明年开始,我们可以把低成本制备的液氢从维多利亚港运输到日本神户。去年我们在张家口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也是我们第一次正式以商业化的模式成立的公司,也做了相关的网络布局。
我们也做了标志性的创新的氢能项目。首先是鹿特丹港的电解水制氢项目,这个项目的发电量可以满足100万个荷兰家庭的一年的用电需求,制造的氢气用于炼化厂,未来可用于重卡领域。
接下来是North2,欧洲最大的绿氢项目之一。这个项目是在荷兰北部,我们希望在2040年增加到10吉瓦,绿氢年产能达100万吨,每年可减排800-1000万吨二氧化碳。
目前国内的海上风电的成本比较高,随着产业的规模化,成本的下降空间很大。长三角等地方都是氢能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海南省也有丰富海上风电资源。Refhyne项目是在德国是10兆瓦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年产量是1300吨。占地只有600多平方米,生产并储存氢气,帮助电网调峰。我们希望电解水制氢项目能够成为提升项目收益率的主要来源之一。
壳牌氢能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个项目,是和张家口市共同投资建设的第一期约20兆瓦,日产8吨氢气的工厂,利用光伏的资源制氢,为张家口地区的氢能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制氢的项目提出的很多落地的很少,有很多的经济性的因素,也有阶段性的区域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也还有一个新兴行业的问题。我们以制氢厂为例,国标针对制氢有规范GB50177,但是验收的时候还是按照16160来执行。因为参照了不同的不完全合适的规范,实际的产能是降低的,影响了制氢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影响了氢气的出厂价格。
制氢项目还需要满足化工园区的建筑要求,另外制氢必须要在化工园区内的问题在多个场合被专家提到过了,严重限制了氢能的发展。比如有的城市想要发展燃料电池,但是现有的化工园区满员了。
“十四五”需要政府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符合实际行业情况的规范和要求。整体来说我们认为行业发展势头很好,政府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力度也是很好的。毕竟现在还在产业发展的初期,有很多的根本性的问题,需要政府和行业一起去协商和解决。也希望有更多的实战型的企业提前布局,秉持合作、共赢的原则。我们希望为氢能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与伙伴们一起打造一个安全、可靠的体系,祝愿碳中和的愿景早日实现,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 大家都在看
-
1
张进华:加强组合驾驶辅助产品管理落实,规范行业认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
2
《科创汽车月报》2025年4月刊
-
3
2025上海车展 丨智能底盘与自动驾驶融合发展暨电动汽车联盟智能底盘工作组会议会议日程发布
-
4
CIBF 2025 || 高倍率电池及大功率快充技术研讨会举办
-
5
2025Formula Student China Rules Appendix is published
-
6
关于召开第三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博士生学术论坛的通知
-
7
《电动汽车救援友好性设计导则》团体标准正式立项
-
8
2025年度第一批汽车工程师工程能力评价评审结果公示
-
9
《固态电池材料评测用模具电池装配方法》等9项团体标准研讨会召开
-
10
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