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发布丨 汽车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及大气污染物排放评价报告2019

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为进一步凝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共识,科学评估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的能源和环境效益,2018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行业力量,成立了中国汽车生命周期排放评价研究工作组,编制完成了《汽车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及大气污染物排放评价方法》团体标准并发布了《汽车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及大气污染物排放评价报告2018》,对汽油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的燃料周期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汽车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及大气污染物排放评价报告2019》在上一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与更新,将乘用车和商用车共同作为评价对象,在全国平均电力的基础上考虑了分区域电网的能源结构和排放特征对结果的影响,并将汽车原材料生产、电池生产、车辆制造等关键材料周期环节纳入评估范围,构建了更为全面系统的汽车生命周期评价体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纯电动车辆具有明显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
在全国平均电力水平下,各级别(A00, A0, A, B, C级)纯电动乘用车相比对应级别的汽油乘用车,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均已显现出明显的减排效果,减排比例为21%~33%。因此,加快推广新能源乘汽车,将有效推进实现汽车领域低碳化和绿色发展,为扭转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实现中国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峰并争取尽早达峰的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2.纯电动车辆对于导致二次颗粒物形成的重要前体物——VOCs和NOx具有显著减排效果
全国平均电网电力情况下,纯电动乘用车相比汽油乘用车的全生命周期VOCs和NOx(均为生成二次PM2.5的关键前体物)排放均呈现出减排优势,其中VOCs减排效果十分明显(~75%),NOX减排比例则视车辆级别不同有所差异。目前,纯电动车辆尚不具备一次PM2.5(即直接排放的细颗粒物)和SO2的全生命周期减排优势,主要与燃料上游燃煤发电以及电池材料制造过程的排放有关。需要说明的是,我国中东部地区以及成霾期间,大气颗粒物中一次PM2.5的贡献率往往低于二次PM2.5。因此,综合来看,推广纯电动车辆对于控制城市PM2.5和灰霾污染、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重要意义。

3.小型乘用车减排效果优于中大型乘用车
从汽油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不同级别的典型车型分别纵向对比来看,小型乘用车的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均低于中大型乘用车,排放总量整体随着车型级别的上升而增加。

4.纯电动车辆的生命周期排放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
在全国平均电力下,各级别纯电动车辆与同级别汽油车相比,具有21%~33%的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减排效果;在可再生能源占比较高的南方区域电网下,各级别纯电动车辆的温室气体相比同级别汽油车的减排效果,可上升至35%~46%。

5.动力电池是纯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排放的重要环节
从材料周期排放来看,与动力电池生产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材料周期排放总量的47%,VOCs、NOX、PM2.5和SO2四类大气污染物分别占8%、54%、48%、58%左右。

6. 相关重点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将显著促进车辆生命周期排放削减和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与汽油乘用车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燃料上游和车辆运行阶段不同,电动汽车的车用材料周期的排放贡献不可忽视。以全国平均电力水平下的纯电动乘用车为例,车用材料周期排放占比分别达到了29%~40%(GHGs),91%~94%(VOCs)、39%~56%(NOX)、35%~48%(一次PM2.5)与72%~83%(SO2)。随着未来电力清洁化和车辆燃油经济性的提升,材料周期的排放占比将持续上升。而车辆材料周期的排放与车身材料及电池重量直接相关,并涉及多种工业排放源。因此,促进相关重点工业领域,如金属冶炼、化工、涂装、橡胶、电池制造等环节的节能减排,将对提升车辆的生命周期减排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汽车生命周期排放评价研究工作组主要成员
王秉刚 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专家委员会主任 
王全录 美国阿岗国家实验室 高级科学家 
侯福深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副秘书长 
郑亚莉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副部长 
赵立金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部长 
杨洁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部长 
马金秋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项目经理 
尹航 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 总工/研究员 
马冬 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 项目主管/高工 
吴烨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王贺武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 副教授 
欧训民 清华大学中国车用能源研究中心 副教授 
张少君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副教授 
何晓旖 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博士后 
周博雅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汽车测评管理中心技术管理部 部长 
刘永东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周丽波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副处长/高级经济师 
田亚峻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教授 
白向飞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所长/研究员 
丁华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所长/副研究员 
注:排名顺序不分先后

 

联系人
郑亚莉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电话:010-50950081
邮箱:zhengyl@sae-chin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