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CV动态】丰田、上汽、东风、广汽、奇点一起探讨自动驾驶产业化挑战

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2018年5月24-25日在浙江宁波杭州湾举办的“第五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CICV 2018)上,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CTO兼智能网联中心主任,黄少堂博士、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瞻技术研究部副总经理,项党博士、东风汽车技术中心智能网联部部长,边宁博士、丰田汽车先进安全系统研发部项目总监,松尾芳明先生、奇点汽车联合创始人,季申先生,参加了高层互动讨论。李克强教授主持互动讨论。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克强教授认为,高度的自动驾驶产业化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突破,一般归结为技术、协同的产业环境、检测评估、标准法规等,并且还要有相关保障措施。他带领以上嘉宾就L3、L4的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化挑战进行了讨论。

讨论内容:要做到L3、L4的技术突破,真正达到产业化,到底有哪些技术是必须要突破?如何通过新的开发模式,协同突破关键技术?

 


丰田松尾芳明先生

  • 最大的挑战是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现在为了实现自动驾驶,大家都在做一些路测。为了确保人的安全,路测做到什么程度?需要怎么来证明?

  • 仿真技术是必须的,在这方面要做一些变革。

  • 在一般环境下的路测、传感器的精度都非常重要。

  • 协同非常重要,丰田也非常愿意与国内企业合作。


广汽黄少堂博士

  • 新的科技企业的L3/L4解决方案都是基于高成本的方案,但做到可量产化有同等性能和体验的产品有巨大挑战。国际传统车企从L1/L2开始做,主要做基于低成本的L3,最大的挑战是要扩大场景做更成熟的L3。科技企业、传统车企应该多合作、且整个产业链都必须跟上来,才真正的能够做到一个有体验感的产品,否则就是在一个固定封闭模式下的运作。

  • 传感感知和决策怎么跟高精度地图、定位、V2X深度集成起来,进而简化整车控制器、降低成本,这也是一个挑战。

如何解决?

  • 一种方案是学ICT一样,先推出基于一些场景的产品,然后逐渐迭代、不断丰富场景。另外一种方案是,做好顶层架构,然后与科技公司、供应商一起分工合作,最后集成起来,但是在这个工程中要做到开放,不能闭环。

  • 现在车上ECU非常多,但是在L3阶段,要减少汽车已有的控制模块,提升整车控制器集成能力,减少控制单元,降低功耗和成本。这要基于原来汽车行业方面的积累,与其他公司合作进行技术整合、集成,用其他技术应对技术调整。

上汽项党博士

  • 智能驾驶第一次量产化的工作压力在变大,无论是从感知、决策、执行,每条线都有挑战,例如感知、定位等新的技术,转化到汽车行业的时候,耐久、可靠、温度、振动等方面的测试验证是很大的过程,不光是成本,它的性能要适应车的需求。

  • 算法非常重要,Demo Car随时可以调整,但是向量产的发展的时候,到嵌入式时,调整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一个挑战。

如何做?

  • 整个汽车行业思路要做变化,从以前的单线沟通转变为跨界的交流和融合,产业链要做到多层、跨层的交流,且要做到数据更开放。

 

东风边宁博士

  • 除了智能驾驶安全,舒适性的问题也比较棘手的。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有差异,在开发智能驾驶或者人机共驾、自动驾驶时,只能先按照某一个人的风格来开发、定制。

  • 对于传感器,车规级的质量稳定的产品还需要突破。在执行器方面,要做转向、制动等备份,确保出错率降低,这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 现在深度学习等AI技术一直不能突破,AI对工程化来说,实现可重现性、追溯性挑战巨大。

  • 对于环境的感知融合,以及感知融合过程中对现在、未来的交通态势的估计和预测,在现有的中国交通条件下,挑战非常巨大。

  • 另外,交通基础设施也面临挑战,结构化的交通设施的快速推进可以缓解目前环境感知传感器感知、融合带来巨大安全压力。

如何做?

  • 现在东风迭代和直接高级别自动驾驶切入两条路线都在走,通过合作、小组攻关来应对挑战。

奇点季申先生

  • 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怎么对于一些所谓的极端情况下怎么去处理,确保安全。

  • 自动驾驶完全是以芯片主导的驾驶行为,它必然会去要求一种新的车与车之间、车与设备之间,还有交通法规的变化,来适应新的交通协议的产生。

如何做?

  • 整车发展到自动驾驶,软件的工作量会从10%增加到60%,因此车企要增加软件人才。

  • 与产业链合作,在感知传感器上,要求供应商开放数据,在基于这些数据来做融合;在计算的平台上选择,选择国际大公司;在云平台方面,将建立自主的云平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