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春又来

来源:汽车之友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又那么不同。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经历了几次爆发性增长,每一次都会产生不小的行业影响,哪怕是前两年新势力车企昙花一现,也都成为这几年行业里津津乐道的话题。

但是,这只是在“行业里”,而目前刮起的这股新的造车风潮,则不仅仅是汽车行业的事儿了,没准还会彻底颠覆这个百年历史的堡垒。

我们这个专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第二波新势力造车的巨大机会,以及第一轮留下来的企业的生存模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他们都能有一个完美的未来。

“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再开,只要你愿意...”这是一首周华健的老歌,似乎却映射出了目前汽车业正在发生的变局。以前大家都认为汽车产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产业,很多关键技术和数据都很难短时间被复制,造车的门槛由于这个产业的庞大和复杂被不断加高。但随着特斯拉的到来,行业内卷速度不断加剧,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等趋势被不断提及和放大,反而传统研发制造环节出现发展瓶颈的时候,留给外部势力的机会开始出现了……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看到了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个信息和数据终端,未来承载的可能性要比手机,单纯互联网服务,家电等行业大得多,所以一场新的圈地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

首先是百度,今年一月份,百度就率先与吉利成立了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从单一软件提供商,变成了整车研发和制造。3月份,手机界爆发了一个重磅新闻,不是小米出了什么最新产品的手机,而是雷军堵上了自己退休前的最后十年,投资100亿美元,进军汽车产业。随后,滴滴开始启动造车项目,OPPO宣布开始布局造车领域,字节跳动成立造车公司,创维这个老牌的家电品牌也宣布,将旗下控股的天美汽车更名为创维汽车,正式进军汽车行业,而在上海车展期间,华为和北汽极狐推出的阿尔法S,凭借前者的影响力成为车展的明星之一,哪吒汽车宣布启动D轮融资,互联网安全公司360战略领投了此轮融资....还没有仔细梳理,既有7、8家互联网企业高调进入汽车领域,而且与以往不同,他们不仅仅是在融资层面的试探,而是大张旗鼓地深入到企业研发、管理、制造等领域。

刚刚领投哪吒D轮融资的周鸿祎已经是哪吒的第二大股东了,他对于这个行业的兴趣和信心显然要比软件大很多,“我有一天和雷军聊了聊,他说了一句对我很鼓励的话。雷军说造车说复杂也复杂,涉及的元器件很多,供应链很复杂,制造工艺也很不一样。但说简单也很简单,你把它看成一个产品,用我们做互联网产品的思路,看能不能做成相对在某个价位上最好的产品。”这代表了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对于汽车行业的总体看法,以前没有进入并不是不想进,而是没有天时地利,如今汽车行业自身变革正好给了这些互联网企业发挥的重要平台,你情我愿,自然会碰撞出火花。

为什么这第二波造车势力会来的如此坚决和快速,之前被拍死在沙滩上的那几十个新势力品牌还历历在目,就算是有钱,也不可能不考虑一下行业的风险。总体来说,正是第一波造车势力的消亡加速了这次的进入,我们都能看到,当几年前,那几十家公司拿出PPT圈钱的时候,整个行业的技术与配套都没有跟上,他们天真的认为资本可以再坚持几年,等到大环境好了,自然就不愁造不出来,没想到事与愿违。而如今不同了,首先是技术门槛大大降低,有宁德时代,地平线等这样的独角兽企业在今年时间内迅速成长,从产品技术上已经做到了行业领先,并且有大量的专利技术作为防火墙,相比于那些整车厂家来说已经领先了一代产品,从竞争对手变成了话语权很强的供应商,既然是供应商,就可以卖给任何一家企业,不存在所谓的技术壁垒,只要你有足够的钱,就可以拥有足够先进的技术,当这个壁垒被打破的时候,汽车行业最坚固的那一道门从里面被打开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汽车智能化后带来的海量数据,以前汽车是一个交通工具,并不承担数据采集的功能,厂家也只是通过OBD读取车辆行驶中的故障和有限数据,但当汽车变成一个智能互联终端后,它可以实时采集到车辆行驶状态,路面拥堵情况,车主日常行驶轨迹和习惯,甚至是周围环境,驾驶者本人的情绪变化等,这些数据对于一个互联网企业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如果说原来的手机终端提取的数据是3维世界,那么被智能化加持的汽车能够产生的数据将是连三体文明都不能企及的10维甚至更多,这样的诱惑对于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都是不可拒绝的。有了数据,就会有更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就会让公司的市值呈指数增长。

还有一点就是资本的逐利,我们看到特斯拉成立到现在的股价走势,也能看到蔚来这个年产量只有10万辆级的企业股票市值已经超过了千万量级的通用和宝马,新能源和智能化趋势带给新势力企业的是资本市场关注,特斯拉已经成为了市值最高的汽车企业,这种商业逻辑和逐利的本质在新势力汽车企业里成为共识。只要进入到这个领域,哪怕泡沫再大,只要能够押中最后一个留下的,就能包赚不赔。

有人说这一轮的造车风潮是因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由原来的政策渠道变成了产品力驱动,但是肯定不仅仅如此,技术的突破,资本的青睐,以及大环境的变化造就了这个时代,也造就了第二轮造车势力的崛起,究竟是一场烧钱游戏还是行业变革,3-5年,就可以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