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EVC 2021 | 比亚迪集团廉玉波:面向全球开放共享的电动化平台
2021年9月15-17日,“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1)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共同主办。本次大会以“全面推进市场化、加速跨产业融合,携手实现碳中和”为主题,邀请全球各国政产学研各界代表展开研讨。
在9月17日下午举办的“下一代电动化平台与电气架构” 主题峰会上,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发表精彩演讲。
廉玉波副总裁表示E平台3.0是比亚迪电动汽车技术创新的成果,是比亚迪最新一代电动化平台的技术展现。领先的新能源技术已经吸引了戴姆勒、丰田的技术合作,开创了我国汽车核心技术向国际顶尖企业输出的先河。比亚迪愿意向行业继续开发共享,共同加速汽车产业电动化变革。
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各位同行、专家们,大家好。我的主题是面向全球开放共享的电动化平台,比亚迪对于电动化的思考,我们在深圳也发布了全新一代E平台3.0,今天进一步做个分享。
本次汇报三个方面,第一行业发展的形势,第二比亚迪平台的发展历程,第三部分智能化平台的想法。2020年9月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这是中国对世界一个承诺。在中国能源结构中有70%的石油是依赖进口,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能源安全的有力措施。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快速增长,2019年经过短暂的调整期,电动汽车行业再次保持一个高速的增长。全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突破了12%,比亚迪8月份的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突破6万,连续创历史新高,根据目前增长势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很快会达到20%。
从2015年开始新能源汽车领域迎来了三波浪潮,第一波是新造车势力为主的;第二波以自主品牌为主的,推出智能化高端的平台,比亚迪推出的这些高端的电动车,不断引领行业发展;第三波是科技公司为主,竞争对手的增加也使新能源汽车不断往成熟方向发展。
市场持续向上,政策持续引领,国家颁布2021到2025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占比到20%,现在来看可能明年就提前实现了,当时说2035年全面电动化,我想这个也会提前实现。
接下来介绍一下比亚迪电动化平台的发展历程,从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开始,比亚迪一直在做汽车的研发,到目前已经18年了。电动化平台到了第三代,在研发初期面对完全空白的产业基础,我们攻克了一些核心基础,实现三电系统的平台化。基于1.0我们2010年推出E6这款车,在深圳、太原开启大量的运营,开启了比亚迪在中国走电动化的征程。
随着私家车领域对电动车接受越来越高,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推出E平台2.0,在三电上进一步升级,进一步实现三电系统平台化,同时实现低压控制模块,和智能座舱模块的平台化。
在我们E平台2.0上开发出来的比亚迪汉、唐、秦、宋、元一系列的电动汽车,助力比亚迪成为第一个新能源汽车进入百万的中国品牌。在2.0量产过程中,我们同时启动E平台3.0的研发。面对快速发展的电动汽车的市场,用户对高安全、长续航、智能化的要求持续提高。单一零部件优化已经无法解决复杂的用户需求,所以需要系统性的技术创新。系统性技术创新需要企业有整车的研发能力,要有零部件和系统的创新集成能力,要设计出来,还要制造出来。
比亚迪在18年电动化过程中突破了纯电动汽车整车集成技术。构建从材料部件系统控制到整车系统的集成,全产业链设计制造的能力,涵盖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高压功率器件等关键零部件。
依托全产业链设计制造的能力,和对整车零部件的深度理解,打造了基于整车架构平台的E平台3.0,将电动车的安全、高效、智能和美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整合在一起。
接下来分享一下第三代智能电动车平台的具体的展示,安全是电动汽车的基础,最重要的属性,也是最高端的表现,在全新的这一代平台上,刀片电池与车体融合,为整车安全赋能。对于安全来说电芯本体安全是最基础的,高频电池放热慢,产热少,有超大的散热面积,轻松应对针刺炉温和挤压过充极端的试验工况。刀片电池三明治结构有效提升电池系统的结构强度,在振动挤压等测试中表现特别优异。整车结构方面我们设计了纯电动平台的专属的传递结构,在正面传递路径上缩小高度差。标配全框的副车架,正面、侧面传力实现侧面的稳定连贯。我们进一步将刀片电池和车身进行融合,形成了完整的整体的传递结构,安全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我们可以适应全球的5星安全法规的要求,整车扭转刚度提升一倍,大幅度提升整车的NVH的性能。
目前单一场景的续航能力基本都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在低温高速等场景下还有待提升。我们开展了系统层级的融合创新,给用户带来全场景的高效率的体验。首先在零部件层级我们沿着能量传递的路径,研发了高性能的发卡式的电机,最高效率达到97.5%。高性能的电机控制器模块最大的效率可以达到99.7%。
在单个零部件高效设计的同时,将电驱动、充配电和VCU研究成八合一的电动力总成,在功率密度和效率上处于全球顶尖水平。低温衰减也是用户对电动汽车的一大关注点,在全新的E平台上打破传统的电池驱动总成等分布的边界,将各个系统深度融合,整车热量综合利用,首创的动力电池直冷直热技术,热效率最大提升20%。
大功率充电也是缓解续航焦虑的有效的做法,高电压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充电功率,目前市场存在大量的低压充电桩,无法充分发挥高电压车型充电的性能,在E平台2.0采用独立的升压装置提升充电桩电压。在这一代平台上,全球首次利用驱动电机的升压充电拓扑架构,复用大功率充电系统,实现了宽域大功率的充电。
基于高性能的刀片电池和八合一的电动力总成和电压系统,进行融合创新,可以实现整车的最大续航里程可以到一千公里,充电5分钟可以跑150公里。汽车变革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我们赋予整车安全可靠的智能进化,智能驾驶的能力是智能化的一个重要的体现。行业内大力发展先进的感知技术和高算力的芯片,但是智能驾驶的感知决策与整车基础纵横向的融合不足,导致实际智能驾驶的体验还比较生硬,极端状况下还有一些安全事故。
在我们全新的平台上,我们将整车的驱动、制动、转向等功能深度融合,开发出行业首个动力域控制器,充分发挥电机模块响应快的优势,整车在冰雪等路况的响应更快,稳定性更高,为智能驾驶赋予了一个安全的基础。
基于系统控制的融合创新,我们研发了智能动力域、智能车控域和智能座舱域和智能驾驶控制器,将算力分散的分布式控制器融合为高性能的域控制器,算力提升30%。即将发布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支持高能级的智能驾驶,E平台3.0为下一代电动车智能化打造全新的硬件的平台。硬件融合带来了软件的变革,全新的平台上我们自主研发国内首个车控操作系统,通过硬件操作层,系统服务层和功能服务层,实现应用软件和整车硬件的完全解耦。应用程序的跨平台复用,不在受制于硬件的差异。在这个平台3.0的汽车全部支持远程的软件的OTA,电动汽车持续的进化和智能。
系统级融合创新使整车的架构设计从架构设计方面焕然一新,我们定义为美学设计,我们的车深度集成的动力总成,扁平化的刀片电池,整车前后更短,轴距更大,空间大幅度增加,更低的汽车姿态,更长轴距的设计,为整车空气动力学设计提出更自由的空间,风阻更低,有一个跑车的设计美学,让设计师有无限的设计发挥想象的空间,不受制于传统车平台布局的限制。
我们开发海豚车就是3.0,内部的空间比B级轿车的空间还大,真的实现了A级车的车长,B级车的空间,带来超越乘坐空间的感受。与此同时通过对整车架构关键尺寸和零部件模块化的设计,使这个平台有优异的带宽设计,为行业内提供一个电动汽车的基础的解决方案。我们基于海豚打造了不同车型,云Plus即将在卖,一些其他的车型陆陆续续在明年上市。E平台3.0是比亚迪电动汽车技术创新的一个成果——领先新能源汽车。这个平台目前与戴姆勒、丰田进行基础合作,丰田为我们联合设计打造下一代电动车,同时使用这代的平台技术,开创汽车核心零部件向国际顶尖企业输出的先河。我们继续开放,提供共同的解决方案,希望大家互相共同合作,一起加速推动我们电动化的变革。以上就是我对比亚迪的全新一代的电动车的E平台向大家做的分享,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 大家都在看
-
1
CIBF 2025 | 高倍率电池及大功率快充技术分会场初步日程发布
-
2
关于举办2025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全国队长会暨赛事发布会的通知
-
3
会员动态 | MCT毫厘智能进入高阶智驾IMU产品规模化供应新阶段
-
4
关于2025年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
-
5
《固体电解质比表面积测定 气体吸附BET法》等5项全固态电池系列团体标准启动会召开
-
6
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
-
7
关于拟成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具身智能机器人分会的通知
-
8
关于征集2025年度第一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候选人的通知
-
9
杭州映云科技有限公司(EMQ)加入中汽学会团体会员
-
10
2025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规则_最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