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推荐的上汽集团项目 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8年1月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推荐,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低能耗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同时也是本年度交通运输组获奖项目中唯一的汽车类项目。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自2016年12月开始组织该项目进行申报,项目历经形式审查、网络评审、初评等环节,在科学技术进步奖487项通用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据了解,上汽EDU插电混动系统曾获得中国汽车行业最高奖项——2016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还曾获201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核心技术获5项含美国PCT在内的国际发明专利授权、60项中国发明专利和39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上汽新能源技术已成为全球最先进的三大混动技术之一,在国内外广受认可。

在该项目开发之初,插电混动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国际汽车巨头手中。只有从混动架构核心技术、电控关键技术、电池集成及安全技术等方面全部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才能完成核心技术的突破。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累计投入8.96亿元,最终成功攻破核心技术壁垒,实现了以“EDU智能电驱变速箱”为核心的插电混动系统解决方案。在电驱、电控、电池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技术上实现里程碑式的突破,提出了全新的插电混动系统产品结构方案,实现了能效的全面超越、驾驶性能的大幅提升和运行的安全保障,其EDU插电混动系统一举成为比肩丰田THS、通用VOLTEC的全球最先进三大混动技术之一。

“三电”核心技术,电驱、电控、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核心。电驱方面,上汽提出串并联构型机电耦合架构,通过同轴布置双电机、双离合器、同步器变速,实现发动机、ISG电机和驱动电机3个动力源的自由组合,具备最佳转矩协同和解耦特性,且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和适用性。在新能源车最核心的碳排放指标方面,比国际核心竞品低7%以上。

电控方面,上汽通过各动力源转速协调控制和转矩恢复控制、同步器与离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等技术,实现了整车精准平顺的档位切换,以及各混动模式的智能选择与切换,满足消费者对驾驶乐趣和舒适性的需求。

电池方面,上汽通过自主开发电池管理系统软硬件,并使用智能多重的电芯均衡和电池动态缓冲管理等10项新技术,实现动力电池与整车同寿命,具备IP67防护等级以及-30℃低温环境下正常使用性能,通过了美国UL2580安全认证,保证了上汽插电混动产品大规模应用无安全隐患。

作为中国新能源领域的先行者,上汽致力于用尖端技术“武装”更多产品,将开放共享以EDU为核心的插电混动技术,匹配更多车型,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力。此举也将进一步开拓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绿色智能出行生态,为更多消费者带来世界领先的插电混动系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