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长春)国际汽车论坛圆满闭幕

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201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长春)国际汽车论坛已于7月15-18日成功举办。本届年会分为论坛和学术年会两部分,分别以“责任与挑战”与“汽车与可再生能源”为主题,历时四天,分为两天大会场交流、一天分会场技术交流、一天技术参观。吉林省政府、长春市政府领导,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校长钟志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绍明,宝马汽车集团科学与交通政策高级副总裁Huss先生,麦格纳国际公司电动车总裁Robertson先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等来自政府、学界、国内外知名车企和主流媒体的代表出席本次年会暨论坛,参会的听众代表达1300余位。 7月15日的“2010中国(长春)国际汽车论坛”以主旨演讲和圆桌访谈两种形式就“责任与挑战”这一主题展开。随着汽车工业的繁荣、城市化的发展,资源、环境和交通安全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瓶颈”。从资源、环境和交通安全的角度重新考量经济发展,是塑造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绿色GDP的核心思维,是汽车工业、汽车城市和汽车科技界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必须面对的历史挑战。圆桌访谈部分以“汽车与城市 责任与挑战”为题,集中讨论汽车与城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相互改变的密切关系。 本届年会得到了国际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会(FISITA)的支持。FISITA前任主席、宝马汽车集团科学与交通政策高级副总裁Huss先生,现任主席、麦格纳国际公司电动车总裁Robertson先生,和下任主席、中国一汽集团副总工程师李骏博士三位FISITA主席一同出席大会,这在国际汽车学术会议上也是罕见的。值得一提的是,三位主席分别来自代表欧洲汽车工业先进水平的德国、北美汽车工业领袖美国、世界汽车工业新兴市场中国。这体现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作为中国汽车工程师的专业技术性会议已经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同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已经逐步走向国际化、多元化、专业化。 会议的另一大亮点在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先生代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及13家自主品牌核心企业,发表了题为“技术创新,合作共赢”的“长春共识”,发出自主创新的强音。“长春共识”提出10条举措,力图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从根本上解决自主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技术开发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合作共赢”,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由大变强。 7月17日的分会场技术交流为参会者奉上13个专业技术分会场,分别是代用燃料汽车与发动机技术,汽车整车与系统性能开发,汽车可靠性与汽车评价,工程建设技术进步与装备创新,汽车安全技术,车身轻量化技术,燃料电池与新能源汽车,汽车传动与底盘技术,青年学者论坛,智能交通与安全,汽车经济发展研究(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企业现代化管理(汽车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商用车技术。这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中分会场场次最多、参加最为踊跃的一次,充分展现了中国汽车技术创新活跃的学术氛围。 其中的青年学者论坛首次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期间举办,旨在搭建开放互动的交流平台,促进青年学者参加行业学术交流,加强学术沟通,催化青年技术人才更好更快的发展。大学生俱乐部的成立,由大学生自己参与组织管理,旨在为大学生、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技术交流平台,培养未来的汽车技术领导者。 本届年会在征文阶段共收到来自汽车整车制造商、零部件及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711篇论文,最终录取423篇,收录到有正式出版刊号的《论文集》中。其中35篇优秀论文推荐至《汽车工程》和《汽车技术》核心期刊发表。本届年会的征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较往年有明显提高,充分反映了我国汽车工业学术和科研水平,展示了我国汽车技术所取得的进步。 本次会议成功搭建五个平台:一,通过“长春共识”,搭建了自主品牌核心企业合作的平台;二,随着年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一个中外汽车技术交流的平台正在逐渐建成;三,本届年会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吉林省和长春市政府、一汽集团、吉林大学共同主办,强化了政产学研的合作平台;四,年会的大会场交流和13个分会场交流,为与会代表提供了从高端前瞻性技术,到实用技术的全方位交流平台;五,通过开设青年学者论坛,建立大学生俱乐部,为青年学者、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搭建了开放、互动、充满活力的平台。

 

附件1:201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回顾总结.pdf

附件2:2010 Congress Summar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