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能源汽车“国是论坛”聚焦跨部门协同 | WNEVC 2020国是论坛成功举行

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9月29日,2020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加快汽车电动化,构建‘十四五’长期发展的跨部门协同”国是论坛成功举办,来自政府、汽车产业以及科研院校的专家汇聚一堂,分别聚焦“共同目标、协同推进”以及“新融合、新市场、新经济”这两个主题,探讨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机制。

 

国是论坛现场

汽车电动化已成为全球共识,在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发展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加强部门政策协同,加快汽车电动化,构建汽车零排放转型的政策支撑体系,保障“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汽车目标实现至关重要,这将为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并为中长期零排放汽车成功转型奠定基础。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王晓晖在致辞中表示,汽车电动化是全球普遍共识和行业发展大势,汽车电动化关乎我国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对于建设低碳清洁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展示中国良好形象都意义重大。

 

王晓晖线上致辞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致辞中表示,电动车的发展,现在有一个比较好的起点了,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要进一步把它做强、做大,真正在国民经济中形成一个新支柱的作用。要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在体制机制上要解决市场结构的问题和产业组织的问题。二是燃油汽车巨大的就业产业链,怎么转换到以电动车为主线的产业链问题。三是全产业链能源的效率、环境的保护问题。

邹骥线上致辞

 

共同目标、协同推进

数据表明,2020年1-8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60.2万辆和59.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6.2%和26.4%。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9年就开始下滑,今年又遇上新冠肺炎疫情,下降幅度增大。反观欧盟尤其是德国新能源汽车迎来暴发期,2020年1-8月份,德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63139辆,同比增长151%。此消彼长,凸显中国新能源汽车目前的发展困境。为了突破困境,我国政府应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部门协同推进,以实现汽车电动化持续增长目标。

在中国新闻社经济部副主任周锐的主持下,4位专家学者围绕着“共同目标,协同推进”这一话题进行了专题演讲。

中国新闻社经济部副主任周锐主持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王宗龄以《召回监管助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安全和机动车环境保护召回》为题阐述。她介绍说,召回作为保障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在提升产品安全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宗龄表示,我国针对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开展缺陷调查42起,引发企业主动实施召回18起。调查统计发现:新能源乘用车在高电量停置状态,因电池故障发生火灾的概率较高。新能源汽车安全已成为全行业的关键性问题,只有通过良好的共性安全信息共享和技术协作机制,才能真正突破卡脖子安全难题。

王宗龄现场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通过视频演讲,他演讲的主题是《“十四五”空气污染物和碳排放协同控制背景下的汽车电动化发展》。

贺克斌院士在演讲中提出,2013年以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贺克斌院士判断,相较于政策情景,能源转型对实现长期空气质量改善将发挥关键作用。能源转型对PM2.5浓度实现15 μg/m3的贡献将在69%以上;若要进一步下降至10 μg/m3,能源转型的贡献将达到75%以上。

贺克斌线上发言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对中国2035汽车电动化发展路线进行了展望。他介绍了中国汽车电动化目前现状,中国汽车电动化政策影响以及中国汽车电动化发展路线。

吴志新对汽车电动化提出五点展望:一是电动化将加速发展,纯电动将成为主流,未来BEV比例超90%且持续上升。二是纯电动汽车的电耗将持续降低;各类车型的续驶里程未来将由应用场景定义,入门车型不再过分强调过长的续驶里程。三是电池的性能指标因应用场景多样化发展;中高端车型的电气系统向高电压方向发展;充电网络全面覆盖。四是面向消费者的安全指标和质量目标将受到重点关注,自燃率和事故率逐年下降。五是汽车的电动化将深度融合智能化和网联化,协同促进汽车电动化的“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吴志新现场发言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总工程师韦洪莲发表了名为《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演讲。他认为,我国三元锂电池技术进步明显,产业集中度提升,三元材料高镍化,但电池产能结构过剩。截止到2019年,我国已颁布电池回收的产业政策37份,基本建立电池回收利用体系。2020年也发布了电池回收和处理相关相关政策。

韦洪莲预计到2025年,我国动力锂电池退役量将超过73万吨,其中70%可梯次利用,30%可回收利用,市场规模达200亿元。同时他还介绍了电池回收利用现状和环境风险人,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韦洪莲现场发言

 

新融合、新市场、新经济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驱动全球汽车产业发生全面重构,在互联革命和智能革命的影响下,产业格局呈现出“多方参与、竞争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大变化。在汽车产业的重构进程中,跨界成为常态、融合成为必然。而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新经济对新能源汽车影响比任何时候都大,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新能源汽车如何适应新融合、新市场、新经济的迭起?

就这一问题,在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高级主任龚慧明的主持下,4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分享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仲颖以《从能源发展角度看电动汽车的发展与不足暨建议》为题发言。他在视频演讲中提出,电力绿色化是建立现代能源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利器。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保障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的共同道路。从能源角度来看,电动汽车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王仲颖线上发言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全生明的演讲题目是《新经济下电动汽车与能源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挑战》。他说,在商用车领域,过度依赖公交电动化;在乘用车领域,过度依赖运营类车辆电动化。我国新能源汽车仍高度依赖发达省份和大型城市,应该破除“两个过度依赖”。

全生明建议,应用领域的全面电动化和城乡区域的全面电动化。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互联网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随着近些年国内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技术的快速进步,在我国电网加速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的大趋势下,推动电动汽车与能源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基础条件已基本具备。国家电网正在加快推进车联网平台数字化生态建设与创新发展。

全生明现场发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分享了目前正在进行的新能源汽车下乡行动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其中的挑战并给出若干建议。为了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引导农村居民出行方式升级,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工信部指导下开展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他介绍说,农村是新能源汽车潜在的市场,但是农村市场有其特殊性,绝大多数农民一般只接受7万元以下的电动汽车,且大部分集中在5万元左右,价格敏感度非常高。而市场上7万元以下的新能源乘用车需求的可选车型种类相对较少,供需存在错位。因此汽车企业需要更加注重研究消费者需求,推出适合农村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宣传,加强对低速电动车的管理。

许海东现场发言

压轴上场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斌就《汽车电动化对新经济的促进和挑战》这一话题进行了演讲。他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打通了多种新经济产业,

是发展新经济的最佳载体之一。同时,眼下我国电动汽车发展也面临诸如技术、人才、国际贸易和单边主义的问题。他强调,一些失业、弱势群体和社会公平问题应该引起重视,科学评价汽车电化的得与失,并提出弱势群体支持措施。

刘斌现场发言

会议最后,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高级主任龚慧明进行了总结。他说,中国电动车在过去引领了世界电动车的发展,在未来,是不是能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我国电动车以前的发展主要通过产业竞争力提升驱动,未来环境和产业应该成为联合驱动力。全面电动化离不开充电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布局,必须把土地供给、城市规划、充电基础设施一体化纳入城市整体基础设施里,一并考虑,并且同时考虑电网能力、电网升级改造相关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传统燃油车仍占据重要位置,必须严格排放标准,加强监管。

龚慧明进行总结发言

本次论坛是由中国新闻社国是论坛、能源基金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共同举办的。